今日當你觀看TNT的NBA賽事轉播時,應對毒舌球評巴克利(Charles Barkley)、歐尼爾(Shaquille O’Neal)頗為熟悉。不過,分別於2000、2011年退役的他們,並非所有人都記得其籃壇成就,即使有也來自於傳聞,這也是為何近日兩人與現役球星隔空開砲時,一些粉絲認為他們應該閉嘴,而未深究批評的含意。
過去多年,兩位籃球名人堂成員在 NBA內幕(Inside the NBA)高談闊論,從球團補強、戰術執行、球員動向、場內外言行等發表看法。當他們盛讚時,當事人勢必大為欣喜,能被兩位重量人物褒美再好不過。但是,巴克利與歐尼爾向來以「敢說」聞名,高收視率亦靠爭議性內容衝刺,所以批評遂為常態,這時就考驗個人修養和解讀的角度,終究不是誰都有雅量被人指教。
幾個回合交手,現役球星就差沒飆粗口回應,亦引起各界討論:「這兩位NBA大佬是否過頭了?」最近一次,是歐尼爾和猶他爵士隊的球星米契爾(Donovan Mitchell)事件,捲入風波的還有杜蘭特(Kevin Durant)、詹姆斯(LeBron James)。爵士隊的比賽轉播時,球評之一史密斯(Kenny Smith)提出,米契爾是否將從球星蛻變為超級巨星,尤其爵士隊本季繳出7連勝,但歐尼爾否定史密斯的說法,直言自己和真正巨星共事過,米契爾沒到這種檔次。

得知歐尼爾說詞的米契爾不以為然,也透過媒體做出回應。在社群媒體,杜蘭特和詹姆斯紛紛跳入戰局,杜蘭特認為歐尼爾應該享受退休日子,而不是扮演電視教練比手畫腳去指導球員。詹姆斯表示,建設性批評和仇恨詞句有所區隔,歐尼爾和巴克利的談話讓人同時聽到兩種訊息。這顯示一個問題:「當籃球名人堂的前輩給予評價時,為什麼年輕球員會如此敏感?」他們是期待聽到一面倒的讚美,還是希望聽到什麼更好的建議?
面對年輕球員不友善的態度,接受美國媒體採訪的巴克利態度故我:「過去20年我評論風格始終如一,我在做我的工作,秉持著公平、誠實態度,我曾經批評過詹姆斯這種大牌,所以不會因某些人不悅而有雙重標準。」巴克利近年比較經典的談話,是抨擊布魯克林籃網隊砸大錢延攬杜蘭特,後者第一季的貢獻是「盯地板」。麻辣調侃內容掀起波瀾,一些球員認為巴克利太刻薄,因杜蘭特處於阿基里斯腱養傷狀態,如此說法有欠公允。

另一次開砲是射向洛杉磯快艇隊球星喬治(Paul George),巴克利要喬治別把去年季後賽低潮,焦慮與壓力當藉口,他說:「我不認為能賺進百萬美元的傢伙,被困在一個可釣魚、打高爾夫和籃球賽的地方(佛羅里達州),有必要感到擔憂。」你可以說此為巴式風格,無論球員時期、退役後擔任球評,他的大嘴始終沒停過,吐出的詞句也鮮少有客套或褒揚。
巴克利受訪說,他可以講出任何球星最起碼九個以上的優點,但不會有人想聽也不會表達感謝。只要在節目說一句負面的話,球員或經紀人就會私下發簡訊抱怨。米契爾和歐尼爾隔空對話,力挺好友的巴克利說:「米契爾生涯至今,只有一場超過十個助攻、十個籃板。反觀我的主持搭檔史密斯當球員時,約90場比賽貢獻10個助攻和籃板。所以,我們不認同米契爾此刻可稱為超級巨星,巨星有全面性的身手可贏球,就像西蒙斯(Ben Simmons)沒學會投籃前,就不是巨星。」

巴克利強調,批評重點不是公平與否,而是個人成長。現在這些年輕人辦不到,不代表未來也辦不到,況且他也從沒和歐尼爾撰寫劇本,計畫在節目裡詆毀任何一人。批評喬治,巴克利解釋是用他的方式形容季後賽表現,至於杜蘭特無疑將成為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,但他得靠一己之力領導球隊奪冠前先被批評。至於詹姆斯,他的主宰力並不是在邁阿密的三巨頭時光,而是為克里夫蘭摘下冠軍之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