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A輪休亂象如何解決 仰仗聯盟訂定新規則

立刻分享給朋友

聖安東尼奧馬刺隊是聯盟輪休的累犯之一,日前將健康無傷痛的球員:德羅展(DeMar DeRozan)、米爾斯(Patty Mills)、伯爾特(Jakob Poeltl)放板凳輪休,再度被開罰單,處以2萬5000美元罰款,聯盟再重申對球團輪休的零容忍。

 

NBA一整季82場比賽,球員即便全勤到下半季會產生疲勞。為了延續主力的績效,以及保有進入季後賽競爭力,一些球隊無視票房和全國轉播權,讓具有可看性的球星休息,迫使聯盟祭出罰則,違反規定最高10萬美元罰款。

 

多年來,類似操盤屢見不鮮,甚至可回歸到20年前,例如歐尼爾(Shaquille O’Neal)在洛杉磯湖人時代,就經常出現各種理由的休息。當時有媒體批評,這是刻意保留球隊主力的作法,目的是讓歐尼爾季後賽徹底燃燒。根據Pro Sports Transactons Archive的傷兵記錄名單,從2006年起到2017年間共609場比賽,出現過球員無傷休兵的狀態,單是波波維奇的馬刺就佔113場。

 

因為如此,我們常看到吉諾比利(Manu Ginobili)、鄧肯(Tim Duncan),帕克(Tony Parker)蹲板凳看比賽。除了前科累累的馬刺隊,瑞佛斯掌兵符起的洛杉磯快艇隊、達拉斯獨行俠隊、丹佛金塊隊、沙加緬度國王隊、亞特蘭大老鷹隊、多倫多暴龍隊、金州勇士隊、克里夫蘭騎士隊、紐約尼克隊、費城76人隊等,都曾讓主力休息並啟用板凳球員打先發。

 

馬刺隊堪稱是輪休策略的累犯,即使面對聯盟開罰毫無懼色,因為他們相信犧牲球隊戰力的代價過大,遠勝於被聯盟罰金懲戒。 美聯社
馬刺隊堪稱是輪休策略的累犯,即使面對聯盟開罰毫無懼色,因為他們相信犧牲球隊戰力的代價過大,遠勝於被聯盟罰金懲戒。 美聯社

這幾年,聯盟正式通牒各球隊禁止輪休多位健康的球員,也不容許球隊客場征戰排除主力。但是,輪休操作對球團有無實質幫助,實行過的似乎都抱持正面態度,從馬刺王朝看是有一定效果,的確增加資深球員的續航表現。

 

勇士隊在尋求連霸之路上,總教練柯爾(Steve Kerr)就曾策略性調整大將們的上場時機,他說:「我不該向任何人撒謊,是的!我在按照我們的(輪休)方式比賽。也許不該用休息一詞,但這就是重點。13天內飛八個城市,球隊一共打八場比賽,旅行里程1萬1000英里,前一天還在明尼蘇達州、第二天飛抵德州的聖安東尼奧市,你能想像有多疲憊嗎?」時為勇士之一的杜蘭特(Kevin Durant)亦公開表態:「球員健康是最重要的,如果一個人需要休息就休息,可以上場就會上場。」

 

部分球隊認為,一整個球季82場賽事並非重點,而是主客場賽程的分配不均,導致影響球隊戰力。 美聯社
部分球隊認為,一整個球季82場賽事並非重點,而是主客場賽程的分配不均,導致影響球隊戰力。 美聯社

2019年,多倫多暴龍隊對雷納德(Kawhi Leonard)充分的出賽負荷量管理,讓這位全明星避開背靠背連續出賽、部分客場,降低其疲勞狀態。結果,他在季後賽力挽狂瀾、幫助球隊登頂奪冠的表現,被各界認為是輪休有益球隊的範例,即使2017年聯盟下令不得輪休,因為對收視率的負面影響甚鉅。

 

進入輪休的球員,多數都是主力,也就是提振收視率的球星,從馬刺隊王朝的鄧肯、帕克等,到騎士隊的詹姆斯(LeBron James)、洛夫(Kevin Love),以及勇士隊的柯瑞(Stephen Curry)、湯普森(Clay Thompson)等,都是輪休名單常客。對一季有41次機會看到自家明星的主場球迷,傷害可能不大,對外地城市粉絲而言,難得等到一次喜愛的球隊來、卻看著偶像坐板凳恐怕不好受,久而久之自然影響票房。

 

輪休累犯的球隊打客場影響不小,聯盟統計一家四口看現場平均票價216美元,還不包括停車費、場內買的零食、飲料、周邊商品,民眾不看球會減少球團和球員的分配利潤。同樣地,轉播權對電視台的最大誘因,就是要有票房保證,球隊輪休亦將影響轉播意願,權利金相對縮水。2014年,NBA與TNT以及ESPN / ABC電視簽訂9年240億美元轉播協議,此舉讓薪資上限從2015-16賽季的6710萬推到8900萬美元,2017-18賽季更漲到9909.3萬美元。

 

辛苦排出時間、並花一大筆錢才能進場看球,結果看到一堆蝦兵蟹將被對手大比分修理,球迷怎會不生氣? 美聯社
辛苦排出時間、並花一大筆錢才能進場看球,結果看到一堆蝦兵蟹將被對手大比分修理,球迷怎會不生氣? 美聯社

輪休一旦導致聯盟無法提供最好內容,電視台會重新評估合約,因為球迷退訂或終止觀看。最終,又將轉回球員待遇縮水。解決之道,除了聯盟人性化調度主、客場賽程安排,也可考慮休兵名單制度明確化,如強制輪休就不能一、兩場,可仿效大聯盟15天傷兵名單,提升調度難度,或是規範上場時間,若前一天打滿四節、翌日不得超過20分鐘,以讓各隊競爭的天平相等。很多事情並非無解,而是要靠團隊制訂管理細則,問題即可獲得解決。

立刻分享給朋友